这类病人的家族中有较高的发病率,患者病前个性大多敏感多疑,遇事多猜测。有专家认为,性病恐惧症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。此外,患者的知识水平较低,卫生常识缺乏,他们常受社会观念的影响,把性病看得过于严重,而忽视现代医疗技术对性病的防治作用,从而对性病产生恐惧感。近年来社会上一些江湖游医、甚至农民庸医打着“专治性病”的招牌,以广告开道,危言耸听,栖身大小医院之内,“承包”科室,诱人上当受骗,这不仅增加了患者对性病的误解,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,而且影响社会环境。 这类患者按恐惧程度不同可分为三型:一型为恐惧症,患者对性病产生顽固持久的恐惧,明知不对,但又无法摆脱;二型为疑病症,病人过于注重自己的感受,把一些自我感觉和体征认定是性病的表现,此型最多见;三型为混合型,症状可以独立存在,也可以并存。从张建伟的情况看,他是混合型患者。患者有多种多样的主诉,如头晕、头痛、失眠、心悸、耳鸣、乏力、阴部不适、排尿不畅、尿道口痛、外阴瘙痒等。男性患者可能出现遗精、早泄和阳痿等。女性患者可能出现月经不调、性欲减退、性交疼痛、阴道虫咬样痛等。体征方面可能有面红、多汗、心跳加速、两手颤抖等。这些表现类似神经症,在专心细致和睡眠后消失。医生对患者进行全身检查,结果均属正常,针对性病的特殊化验均为阴性。值得注意的是,如果患者根据;“广告”去求医问药,上当受骗,遇到“指鹿为马”者,是意料之中的事情。看病一定要上正规医院! 性病恐惧症患者害怕性病,在怀疑自己得了性病后,四处求证,对有关性病知识、症状特别注意,对自身感觉,即使是正常也颇为敏感,往往错误地“对号入座”,反复要求检查治疗。当得不到满足时,恐惧心理更加增强。因此,患者在行为上也会出现异常表现,如对性病的某些传播途径高度警惕、回避,不敢同房,不敢与亲人接触,企图以此减轻精神负担。如果医生否定其性病,反而感到非常委屈和后悔。如果恐惧症心理和疑病心理未得到及时有效的矫治,部分患者则会形成“被迫害妄想”和“疑病妄想”。 被迫害妄想表现为情绪低落、悲观绝望,认为自己一切都完了;明显自责自罪,认为自己错误严重,罪孽深重,不配做人,从而产生自杀行为。患者有明显的焦虑紧张,如大祸临头,惶惶不可终日,稍有惊动即不知所措。疑病妄想则表现为病入膏育、命在旦夕样感觉,坚持自己患了“不治之症”,虽然经过种种检查予以明确否定,仍执迷不悟。病人十分怕死,却又感到唯有一死才能解脱难以忍受的痛苦。从张建伟的结局来分析,他明显地存在“被迫害妄想”和“疑病妄想”.在遗书中,他把无比的怨恨都集中在李荣身上,一连说了十几个李某“最坏”。 心理治疗对性病恐惧症十分重要。首先要让患者了解所疑“性病”的性质,既然经多家医院检查未发现任何异常,就应认识自己和各种感受是“疑病心理”在作祟,从而解除不必要的思想负担,以树立战胜病症的信心;其次,要引导患者倾吐致病的因素,宣泄内心的苦闷,以纠正病人认识和思想上的错误;第三,患者应注意劳逸结合,加强文体活动,使生活丰富、充实;第四,医生可给予适当的暗示疗法、催眠疗法、音乐疗法、意念转移法等心理治疗。 要强调的是,“被迫害妄想”和“疑病妄想”是一种病理性的思维与变态心理,不可能通过单纯的心理疏导和说明教育途径予以纠正。对其治疗,应以抗抑郁药物为主,支持心理治疗为辅。一般使用多环类抗抑郁药物,但用量不宜过大,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多虑平、阿米替林、麦普替林等。新药百忧解几乎没有其他抗抑郁药物引起的副作用,安全可靠。对伴有焦虑、紧张、失眠者,可选用佳能安定、舒乐安定等药物。辅以谷维素,可调节植物神经功能。对有强烈自杀倾向者,宜住院治疗,以便快速稳定病情,早日康复。 性病恐惧症是一种类似“杯弓蛇影”的疾病,这条蛇实际上是“性自由”、“性滥交”的结果。 |